北京荨麻疹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曾经在年号称研究出对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GV-的上海药物所,又出大新闻了。这个以中科院为前缀的,上海药物所,号称联合武汉病毒所,发现了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笔者第一反应是,蒋院士怎么又开始碰瓷了?再一想,这个愚弄大众的事情,怎么可能在新华视点发布,又怎么能会被财研社这么快推送出来。但是随后的事情是,各大即时发布的权威媒体都开始大张旗鼓的发布这条消息。然后淘宝上各大药房的双黄连口服液都断货了。如果这不是一个乌龙的话,更像是一个厂家利用新闻搞的去库存。双黄连口服液什么时候成了这么神的药物?如果这么神,这么多医疗工作者,在武汉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岂不是很讽刺?上海药物所在蒋华良先生带领下,发出关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碰瓷新闻,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更早的一次在1月25日大年初一。当时的新闻是这样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老药和中药”。这是他们自己网站的截屏。为了增加可信度,这篇新闻的下面公布了30种药物的分子式,显得特别专业。如果稍微有一点科学素养的人就知道,医院公布了抗HIV克立芝有效之后,公布这些东西,等于把一种药物放在了多种药物中间,这属于扩大置信区间(可信度)。置信区间是扩大了,这里的东西肯定有一款是有用的;但是精确度却降低了:是哪一种我也不知道。按理说协和已经公布了精确度很高的药,没必要再把它放回来,这属于开倒车的行为。但是上海药物所此举刷了媒体。尤其是标题“老药和中药”放在一起,一看就是平时蹭新闻习惯了,很懂得如何碰瓷。老药和中药这种名字放在一起,很容易让大众产生一种认知:老中药。你见过医生称阿司匹林为老药么?怎么治疗HIV的洛匹那韦就成了老药了?上海药物所,真是传播学高手啊。这次碰瓷除了刷新大家认知,搞得好像很高级之外,并没有掀起波澜。但是碰瓷的效果人尽皆知,这几种药也成了抢手药。这次搞得有点大。上海药物所在蒋华良的带领下,通过新华视点这种国家级媒体直接发布双黄连口服液对治疗新冠状病毒有效果。这次蒋院士不用再费力去研发了,从发明到发现,短短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蒋院士可以原地踏步。双黄连口服液是什么东西,怎么突然就抗新冠状病毒了呢?百度百科更新的比较快,已经更新了说双黄连口服液能够治疗新冠状病毒了。用金银花、黄芪、连翘和蔗糖弄出来的口服液,在治疗疾病栏里写的是: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而除了中药在副作用上一贯的“尚不明确”之外,在注意事项里,有如下的标注:我们可以看到风寒感冒不适用,只适用风热感冒。那新型冠状病毒应该属于中医的风寒呢,还是风热呢?而且第6条注意事项里,38.5度发烧,医院就诊。这条在新冠状病毒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效?这个可能需要蒋院士在后续的报道中给出答案,目前我们只知道这款药物已经被老百姓抢空了,也不知道后续他们会不会因为狂喝这个发生其他的问题,因为副作用“尚不明确”。上海药物所这两年在蒋所长带领下,不断碰瓷。我搜了下蒋华良先生的履历,南京大学80年代老大学生,化学系;后来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在中国科学院读博士,看起来不像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唯一让人不安的是他的论著,在其百度百科介绍里,他的专注是如下几本书: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当选院士的时间和当选药物所所长的时间线:蒋所长看起来是技术官僚,从时间线来看,却应该官僚技术——当上副所长之后有译作,当上所长之后评院士。即使是官僚,在上海药物所这种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单位里,也应该有人提醒他,哪些事情是科学的,哪些事情是不科学的吧?为什么在当初没有符合规范的临床的基础上公布GV-的疗效,医院公布克立芝效果之后弄出个30个单品,为何又在这突然发布双黄连口服药的效果?蒋所长带领下的上海药物所,让人大跌眼镜。在这则双黄连口服液公布之前,一则拟上科创板的公司在1月30日的公告里称,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和柳红教授领衔的团队坚持研制抗冠状病毒新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此次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蒋院士/柳教授团队研制的候选新药DC系列在抑制-nCov病毒以及其中关键蛋白试验中显示了较强的活性。没想到这个DC新药还没开始生产,蒋院士就自废武功,直接宣布可以用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了。可能蒋院士比拟上市公司都着急——按照钟南山院士所说,这次病毒感染的拐点可能快到了,再不碰一次就晚了。Mu先生
谢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sy/1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