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这么多年,我始终记得,爷爷之前跟我说过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而我一刻也未曾忘记,并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记得之前,门诊来了一位患者,什么毛病呢?他说自己是在6年前,确诊慢性胆囊炎,且有0.4厘米大小的胆囊息肉,却一直没有干预。
每当他激动或者是生气的时候,右上腹胆囊的部位,就会有疼痛感,胃也胀。
此外,他还体胖,每当干点体力活,或者运动的时候,右上腹也会出现疼痛感。患者对此很担心,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这次显示胆囊息肉已有1.1厘米大。
他担心手术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就想到用中药调理。
我仔细询问后,得知:患者虽然胆囊息肉已经比较大了,但是各方面情况尚属良好。
再一看患者的舌脉,发现他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在了解完他的实际情况以后,我给他开了一方:柴胡、郁金、莪术、白芍、丹参、浙贝母、薏苡仁、炙甘草。
结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7天,胃里不舒服的情况得到缓解,右上腹疼痛也明显减轻;接着又服用1个月,激动时右上腹疼痛消失不见。
原方稍作加减,患者又服用二个多月,复查,息肉消失,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好了;为巩固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半个月。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他的慢性胆囊炎,再加上胆囊息肉,在中医看来,不过就是一团“浊毒”。
胆为中清之腑,宜清不宜浊。一旦肝失疏泄、浊气不降,机体升清降浊的能力就会失常,胆就容易瘀滞。
“浊”、“毒”二者会相互转化,胶着在胆囊周围,最后形成胆囊息肉。
所以,治疗胆囊息肉的过程,就是“化浊毒”的过程,一个方子就能给浊毒排出。
下面就来看看,我的开方思路:
1、柴胡、郁金
郁金既能活血祛瘀而止痛,又能疏肝行气以解郁;柴胡善于疏肝、行气、解郁。两药合用,可以增强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作用。
2、莪术、白芍、丹参
莪术性温,活血祛瘀的能力很强,善于破血消癥,是治疗癥瘕积聚的要药;白芍味酸,酸敛肝阴,能养血柔肝而止痛;丹参可以养阴通络、通行血脉、祛瘀止痛。
3、浙贝母、薏苡仁、炙甘草
浙贝母苦寒,可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的作用。最后,用炙甘草调和诸药。
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领着医学的不断突破,那为什么患者却越来越多?花大笔的钱治病,病情也得不到进展呢?难道是我们的医术退步了?其实不是医术退步了,而是一些人的利益之心在作祟,当他们一心只想着挣钱的时候,就把患者的病情当成儿戏,利用高昂的手术费,来维持他们那源源不断的利益和收入。希望这一次的医腐改革,能真正挖到这些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