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莪术 > 莪术用量 > 正文 > 正文

陈圆圆真心瞧得上的不止吴三桂,还有他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8 14:05:40

文小叔说历史让历史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原来,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后,福王朱由崧在凤阳督抚马士英及其同党阮大铖的拥立下,进位为帝,改元弘光。这便是历史上的弘光小朝廷。南明短命政权建立后,不但无力收复故国,而且奸臣擅权,做尽坏事。只有一个忠心可鉴的史可法,孤立支撑残局,抵抗清兵的入侵。不想却遭到排挤,壮志难伸。局势如斯,忠勇爱国之士焉能不痛心疾首。

南明创立之初,也曾注意到吴三桂的重要性,特派使者前往绛州抚慰,加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还从海路带去了三十万石粮食、五万辆白银,用以犒劳吴营将士。怎奈落在清廷之后,白白搭上了许多钱粮,却吃了一顿闭门羹。

据说,南明封赏之前,清廷早已下诏,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赏白银万两。吴三桂看中王爵,对公爵不屑一顾,于是痛快地接受了清廷的封赏,彻底地归降了清廷。以前是为了报仇才引清兵入关的,现在却成了彻头彻尾的叛徒。此种转变,不仅令时人不齿,千年万载之后,犹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宽恕。

圆圆在这个问题上,倒还清醒,劝说吴三桂道:“将军,死生事小,名节事大,如果归降满清,千百年后将垂何名于青史?况将军累世做的都是明朝的官,理应尽忠尽义,报效国家,岂能为区区王爵所动?”可惜吴三桂执迷不悟,铁了心的要做清朝的王爷,圆圆知道劝说不动,也无可奈何。

顺治二年,吴三桂率军由山西渡黄河,破潼关克西安,将李自成残剩的军事力量彻底消灭。李自成仓皇逃窜,乔装逃到湖北九宫山,因形迹暴露被捕,完结了英雄一生。更有传说认为,李自成没有死,而是出家为僧,最后是老死的。种种猜测,莫衷一是。

与李自成结局成谜一样,圆圆的结局也有不同版本。究竟哪种版本的说法真实可靠,尚没有定论。每种说法都能自圆其说。但无论有多少版本,圆圆的命运与归宿都与一个人有莫大关系,那就是吴三桂。吴三桂的历史问题早已为圆圆的命运走向定好了基调。

各种版本的传说中,有两种流传最广。其一是圆圆到了昆明以后,看破红尘,跟随玉林禅师在三圣庵出家为尼,享寿八十而老死;其二是吴三桂不满康熙削藩,举兵反清,招致灭门之祸,城破之日,圆圆投昆明莲花池自溺而死。简而言之,一为出家说,二为投池说。先说出家这个版本。

清朝统一中国,吴三桂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他将南明小朝廷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赶到缅甸去,完成了清朝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凭借这份功劳,清廷诏令他坐镇云南,以平西王的身份总管西南军民事宜。换句话说,吴三桂俨然就是西南边地的土皇帝。吴三桂便将原来永历帝的皇宫修缮一新,作为自己的平西王府。圆圆也随着来到昆明,入住王府。

圆圆此时已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看上去与二十几岁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吴三桂依旧十分宠爱,数十年如一日。而且爱屋及乌,多次派人寻访圆圆的父母兄弟,想接到昆明一起享福。怎奈家事国事俱不堪收拾,亲人音讯渺茫难寻,几次无功而返之后便放弃了。但对圆圆的宠爱却有增无减。

不过,经历了故国沦丧身世飘零之后,圆圆渐渐对尘世产生疲倦之感。吴三桂曾上表,请求册立圆圆为平西王嫡妃,圆圆却劝止了。她的理由是:“奴出身卑贱,又曾沦为烟花女子,能够得到将军的宠幸已是万幸,不敢再奢望成为王妃。只愿以侍妾的身份追随将军左右,平生之愿便满足了!”

吴三桂很费解,圆圆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什么都冷淡了。于是心中大不畅快。而圆圆此时已萌生了出尘之心。她在一阕《丑奴儿令》中写道: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落寞之感,呼之欲出。其实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经历了太多的人世间的荣辱沉浮。尤其是她心里背负着难以释去的罪恶感——吴三桂成为民族叛徒,遗臭万年,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这种心理让她愧疚疲惫,对人生不再有希望。

顺治十八年,吴三桂从缅甸索回了永历帝。圆圆看来,这正是吴三桂洗刷罪名的好时机,也可以帮助自己卸掉负罪感。然而,吴三桂太令她失望了。不仅没有拥护永历帝反清复明,反而在昆明绞死了永历帝,再次向清朝邀功请赏。此举使心怀故国的忠义之士大为寒心。圆圆也彻底心灰意冷,对吴三桂的态度变得淡漠。

吴三桂此刻贵为王爷,早不是当年背负杀父之仇、夺妾之恨的毛头青年。圆圆冷淡了他,很快便另觅新欢。平西王府中便有“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女迅速占领了圆圆淡出后的空床。圆圆索性另居别屋,看破红尘,立志学佛参禅。

后来,康熙皇帝即位后,为了消除分裂隐患,下诏削藩。吴三桂不服,预谋造反。圆圆见吴三桂失去理智,便不计前嫌,又来劝说。她一针见血的说道:“前番让你拥护永历帝反清复明,乃是成就不世之功的绝好机会,偏偏要绞杀了邀功,以致大寒天下人之心,如今清朝坐稳了天下,你又拥兵造反,前后情势已发生巨变,胜算几乎全无,你可要三思!”

吴三桂哪里听得进去,执意要起兵。圆圆莫可奈何,请求吴三桂允许她搬出平西王府,跟随玉林禅师到三圣庵出家。吴三桂挽留不住,只好依从,想起了从前的许多往事,仍不免老泪纵横。圆圆劝慰道:“人生一场大苦。前尘往事如过眼云烟,不可执迷。王爷要惜福珍重,奴在禅院自然日夜为你祈祷!”

自此,圆圆一直在庵中参禅,法名寂静,不再过问世事。吴三桂多次派人往庵中,请圆圆回家团聚,皆被圆圆拒绝。后来,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圆圆一概不闻不问。直到八十岁时,终于参透人生玄机,溘然长逝。

再说圆圆投池而死这个版本。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将蓄谋已久的反清计划付诸实施,第一步便是在昆明称帝,建国号为周,改元昭武。接着厉兵秣马,祭旗誓师,大军北上发动进攻。然而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吴三桂认不清形势,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早已丧失人心,又是心存侥幸仓促起兵,终于导致惨败。

清兵以强大的武力展开反攻,吴三桂支撑没多久,便节节败退,败象已露。不久,吴三桂自忖难以成功,连羞带臊,暴病而死。昆明在吴三桂死后不久便陷落。

攻破昆明后,清军将领蔡毓带领一伙人到三圣庵查抄奇珍异宝。听手下人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就出家在这里。蔡毓不敢相信,亲自到庵中查访。庵中主持不敢隐瞒,将圆圆带了出来。蔡毓看后,涎流直下三千尺,顿时淫心大起,想要霸占圆圆。

圆圆誓死不从,蔡毓便让手下带她回昆明驻地。中途路过莲花池,圆圆决心以死相报吴三桂厚爱之恩,再也不肯忍耻受辱,于是噙住泪水横下心来,奋力挣脱清兵束缚,从玉桥之上纵身跳下莲花池,香魂顿时随清波消散。

此外,还有逃亡说,使圆圆的结局更加扑朔迷离。持此种说的人,灵感来自于吴梅村《圆圆曲》中的一句诗:“夷光未去走麋鹿,红墙碧树鸟栖哀。”下边还有一则注脚:“滇城破,圆圆犹在。”其隐晦其词,让人大为费解。

昆明城破之日,圆圆犹在。作为此说的理由之一,便是清兵攻克昆明后,在平西王府的籍簿上面,的确没有陈圆圆的名字,也不见其人。那么她后来哪去了?

有学者根据最近地理发现证明,圆圆后来流落到贵州思州(贵州省岑巩县)鳌山寺。随着圆圆一起逃亡的还有吴三桂之子吴启华。至今岑巩狮子山下,还有一个村落里生活着吴姓后代一千余户,据说都是吴三桂的后裔。倘若此说是真,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纵然背负千古骂名,却也可以坦然处之。

总之,陈圆圆的下场结局,无论庵前池底,俱是一片谜局。这也为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情增添了不少的神秘与迷离的色彩。为了圆圆,吴三桂付出了“全家白骨成灰土”的代价;为了报答吴三桂的厚爱,圆圆演绎了一出“一代红妆照汗青”的爱情传奇。

爱情往往是爱得愈深,受伤愈重。圆圆以倾国倾城之貌,俘虏了吴三桂的英雄心胆。吴三桂宁肯背负叛徒汉奸的千古骂名,也要从刘宗敏手中夺回圆圆。这种作为在冲动之外,自然有深爱存焉。

作为一代名妓,圆圆冰雪聪明,她是爱吴三桂的,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热忱。但吴三桂降清后,圆圆多少有些失望。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吴三桂没有选择帮她解压,反而使她的压力与日俱增。最后承受不住了,选择了逃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圆圆的爱情仍是个悲剧。

或许,吴三桂在绛州与圆圆重逢的时候,便应该载美泛舟江湖而去,不要再趟浑水,希图能捞到属于自己的一盆鱼。鱼是捞了些,却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男人的野心对爱情来说是个不安定的因素。圆圆的爱情悲剧足以证明。

明日更精彩

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结束啦,喜欢文章的小伙伴们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并分享朋友圈哦。

纳兰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l/100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莪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