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莪术 > 莪术用量 > 正文 > 正文

子宫腺肌症的中医诊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8:57:39
白癜风怎么能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453605.html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其特征是在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故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而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则称为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二者均受卵巢激素的调节。症状表现为痛经、渐进性加剧,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其发生多由于肌层内有子宫内膜异位灶,不能使子宫肌层有效的收缩而致月经过多。子宫增大、呈球形,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而压之有疼痛。常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本病还可导致不孕。宫腺肌病是良性病变,但会越来越重。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米非司酮、地屈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及宫内放置药物环,如曼月乐环,通过补充或局部持续释放孕激素,使内膜处于休眠状态、减少经量,使子宫平滑肌松弛,缓解疼痛,但不是人人有效。且长期应用激素药物有副作用。

子宫腺肌症归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范畴。与瘀血内阻、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子宫腺肌症多继发于产后、人工流产、诊刮术后,子宫内膜损伤、人体正气损伤,感受寒邪而寒凝血瘀、情志激动爱生气急躁而肝郁气滞、诸种因素导致残留内膜坎入子宫肌层,遇月经周期,局部内膜脱落不畅不彻底,从而出现痛经、月经紊乱的症状。按照中医理论,子宫内膜周期变化与冲任及肝气相关,归于肝木、子宫肌层归于脾土,子宫内膜异位属于肝木乘脾土的结果。

本病治疗当从调肝、脾入手,注意性格柔和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易怒和嗔怒,生活饮食起居要科学而有规律,避免伤及脾胃。临床辨证论治,多用到柔肝疏肝、温宫散寒、活血散瘀、散结消症,健脾扶土、益气止血等。

常用药物参考:

1、柔肝疏肝:木香、青皮、川楝子、白芍、甘草、吴茱萸、枳壳、柴胡、香附、

2、活血散瘀:益母草、丹参、川芎、当归、丹皮、桃仁、红花、五灵脂、水蛭、血竭

3、散结消症: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郁金、水蛭、元胡、乳香、没药、制鳖甲、夏枯草、浙贝、白芥子、茯苓、皂角刺、

4、健脾扶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

5、止血:炒蒲黄、血余炭

6、温宫散寒:肉桂、桂枝、乌药、小茴香、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吴茱萸。

本病可配合针刺。针刺穴位可选取: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中脘穴等,经前1周开始,每日1次,治痛经。

长安牛晓露中西医结合诊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l/6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莪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