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
吴勇霞
笔名丙方,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人才。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作家》《诗探索》《扬子江诗刊》《西湖》《西北军事文学》《野草》《牡丹》《文学港》《大观》《山东文学》《绿风》《岁月》《浙江作家》等省内外多家文学刊物,有作品获奖和入选各种选本。
草木传奇
——记中草药种植户邝乾军
十月,位于浙江西南部的遂昌依然草木葱茏。
安口乡桂洋村距离县城不过40多公里,却是山高路窄、林荫蔽日。这座位于遂昌县神龙谷森林公园附近的村庄,同大山里的其他村庄一样,早就破败不堪。七八百米的海拔让村庄逐年凋零,年轻人大多都走出这座深山,到山外去谋求更好的生活了。只剩那些老了的泥房,依旧错落有致地掩映在大山的谷底,显得孤独而又清冷。除了房子,还有几块高低不平的田地,十几个现代化农业大棚有些突兀地点缀其中。除此之外,便是竹林了。它们安静地矗立在村庄的两侧,像一个个尽忠职守的卫士,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寨。
村庄的田地却没有和村庄一样荒芜,倒是精耕细作长满了作物。和寻常地方不同的是,无论是大棚内还是大棚之外,几乎看不到瓜果蔬菜。这是一个奇怪的村庄,他们不种粮食不种菜,种的却是草木——或者说,是在驯化大山里的一些野草。驯化草木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从这个村庄走出去又回来的农民——邝乾军。
《深山里的“三叶青》
年,邝乾军辞去了华东医药有限公司遂昌分公司的工作,妻子也关停了开于遂昌县城的宾馆,两口子从县城搬回到桂洋村这个穷山沟。妻子周红平当时也是颇有抱怨,经过多年打拼总算在县城混成了小白领和小老板,却一夜之间全部归零,做回大山里的农民。但邝乾军很坚持,他说自己本质上就是一株野草,和三叶青一样,更适合在安口乡的大山深处生长。
三叶青俗名金线吊葫芦,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治疗各种炎症有奇效,有着“药王”之称。遂昌的山野之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因市价颇高,很多遂昌人早就开始人工培育。但三叶青种植难度却是非常大,尤其是三年以上的生长周期让很多人望而止步。因此,遂昌县虽然具备三叶青的生长条件,但真正敢去人工种植的还只是几家合作社。
邝乾军是典型的“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他开始拜师学艺、看书钻研。本地的中草药种植户、附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市农科院、省林科院等等地方,都是邝乾军常常取经的地方。为了真正了解中草药,他除了阅读一些种植技术方面的书之外,还看《本草纲目》《黄地内经》等古籍。通过学习,他发现三叶青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生长年限,如何确保其3-5年的生长周期内安然无恙最为重要。许多种植户三年采摘期未到,便导致母株死亡,这是最大的风险。三叶青病虫害并不多,但性喜阴湿,种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烂根。因此,确保通风、通水,防止水涝便是种植的关键。
邝乾军采用两种种植方式,一是放养,二是驯养。
放养的场地主要是桂洋村两侧的竹林。“竹林是最适合三叶青生长的地方!”邝乾军一再强调。安口乡的竹林,大多地势平缓,视线开阔。过于陡峭的林地留不住水份,过于荫蔽的竹林容易烂根。“竹子四季常青,枝叶细窄,既能防暑防晒,又能透气通风,是再好不过的种植场所了。”邝乾军说起中草药就会有些眉飞色舞,全然不是初见时的腼腆样子。他的理想是,让遂昌的竹林、树林底下都能绿意盎然,种出生态,种出效益,种出健康。
驯养主要是大棚模式。邝乾军和别人不同,他家大棚内的三叶青是立体种植。三叶青是藤蔓植物,培育数年之久便会藤蔓缠绕、难分彼此,甚至连底下的袋子都看不见。这就导致了几个问题,一是通风不畅,二是采摘不便,三是观察不清,四是产量不高。邝乾军的立体种植法,其实只是解决枝蔓攀爬问题——在无纺布袋之间搁置一个网格支架。如此,三叶青便可以顺着支架向上生长,再不会在地面上横行霸道彼此缠绕。每一袋三叶青的植株也可以密集排列,大大提高了大棚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大棚内的自动喷雾装置、大棚口的野草挡光法,无不倾注了邝乾军夫妻俩的智慧。如今,十几个大棚的三叶青,只需每隔三五天开一下电闸,三五年的生长周期便能安全无忧了。
到年,这些三年前种下去的三叶青将迎来第一次采摘,届时一亩地将带来50多万元的收益。对经济效益,邝乾军并不看重。“种植周期越长,药效就会越好。采摘三年后,药效又会下降,新的培育周期又得重新开始。种植药材,最难坚守的是良心。”邝乾军这样说。
《.心存“温郁金”》
温郁金也称温莪术,是一种药材,具有利胆、镇痛、杀菌等功效,被列为“浙八味”之一。其块根可以加工成多种形式的中药村:洗净,上笼蒸后晒干,即为温郁金;根茎洗净后,除去须根及糙皮,蒸熟后晒干为温莪术;将根茎洗净后,用刀纵切成薄片,直接晒干为片姜黄;将根茎粉碎后提取的油汁,即为莪术油。其中,以莪术油最为珍贵,是抗癌、抗病毒的原料药,市场十分走俏。
对邝乾军来说,看中温郁金的是另一个原因——资金流转周期短。很多中草药的种植周期和三叶青一样,长达两三年,资本投入非常大,散户农民很难推广。但温郁金不同,其一年一收的特性,能实现资金的快速回拢。而且,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遂昌山多林密,非常适合这种喜欢在野生林荫下生长的植物。
“能不能给山区的百姓带来更多的致富途径?”回乡创业后的邝乾军想为那些守在山村的乡亲做点什么。
早在年就有人想把温郁金移植到遂昌,只是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莫非,温郁金如它的名字一样骄傲,宁死也不肯离开它的故土?邝乾军不这么想,他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在反复研究瑞安和遂昌的气候和土质后,邝乾军认为遂昌甚至比瑞安更适合温郁金生长。邝乾军相信,所谓故土难离,难的其实是真正的了解和熟悉。
经过反复研究学习,邝乾军发现,温郁金种植的关键点在于:一是选地,二是整地。选地上,须稍有荫蔽、土质疏松湿润、透水良好的地方,而且尽可能做到一年一轮换。整地上,要求深翻作畦、中高边低。同时,在种植密度、田间管理、虫害防治等等问题上,都需要胸有成竹。
解决技术问题后,邝乾军才开始试种、育苗和推广。同样一件事,以专业的心态去做,效果是大相径庭的。邝乾军不但移植成功,而且得到瑞安专业人士的认可,认为遂昌种植的温瑞金无论是性状特征还是出油率都比瑞安本土种植的要好。原因可能是遂昌的自然生长环境好,气候适宜,更重要的是遂昌生态极好,土质没有污染。
试种成功后,邝乾军又取得海南一家制药厂的合作,进一步解决了销售问题。至此,终于可以放手向遂昌农户全面推广温郁金种植。他以支付部分苗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承诺保护价回收等方式向附近农民推荐。因为投入小、回报快、有保障,温郁金种植很快成为附近农户的主要作物。截止到目前,安口乡周边的温郁金种植户已达到60多户多亩,以每亩收益元计,邝乾军每年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多万元的收益。但邝乾军的“野心”远不止于这个数字。他还购置了提取莪术油的设备,以最少的运输成本把温郁金的精华运出深山,彻底解决山区运输难的问题。榨油后的大量油渣则成为有机肥的重要配料重返山林,实现生态循环。今年开始,邝乾军培育的温郁金种苗还走向了庆元、龙泉等县市的山地。这位回山青年的心愿是:深山的田地不再荒芜,而是长满希望。
如今,安口乡的田间地头,温郁金已然成了这片土地的主角。温郁金,如同它的名字——温泽四乡,郁满山民。它美人蕉般的叶子,齐刷刷地朝向蓝色的天空,像是向世人宣告——遂昌,也可以是它的家乡。
《更上一“重楼”》
中药以道地药材为贵。因此,药材的选种培育以采自野生最优。遂昌山区得天独厚,山野中随处都是中草药。但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挖掘、试种,造成大量野生的中草药资源减少。为拯救日益稀少的道地药材,邝乾军开始大面积承包山林。他和农户达成协议,他提供肥料,林木归农户,草药归邝乾军。承包后,邝乾军不急于挖掘或套种。他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野生中药材的自然生长。他主要通过采集种子的方式进行人工培育,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很好地保护了野生资源,还确保了人生种植药材的道地性。遂昌三叶青、黄精、重楼等药材在邝乾军的努力下,品质越来越纯粹,药效越来越可靠。
重楼也是草药的名字,又叫七叶一枝花,大概是因为七叶轮生往上层叠如重重高楼而得名。重楼的繁殖是最麻烦的一件事。虽然都可以块茎繁殖,但重楼的块茎不同于黄精,常常只有一个芽头。也就是说,要取得道地重楼的规模化种植,必须通过种子培育。但重楼的种子培育向来是农林专家都很难破解的难题。自然条件下,重楼种子的休眠期长达2年,而且出苗率极低。休眠期太长,直接导致人工繁殖培育周期长,很多人光听听这个时间就不敢去尝试了。很多前辈在尝试各种唤醒试验后,得到的结果只是:一年内发芽率不超过30%。
邝乾军自然不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有两个特点:一是但凡他认准的事能给你死磕到底,二是他有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和抗挫能力。举个例子,邝乾军曾经热衷于十字绣,他不是普通的会刺绣,而是绣得十分专业。看着这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实在无法想象他手捏绣花针的模样。直到看了他那些几米长的恢弘之作后,才不得不信了。他的妻子周红平笑着说,他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认死理地做,不眠不休地做。邝乾军就这样,以绣花的耐心和细心,开始了他的重楼培育之路。先是查资料、向专家请教,然后是反复地试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到他桂洋的家门口时,看到一盆盆植物,以为是普通的装饰花草,一问之下才知道都是试验中的中草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邝乾军果然成功了,这个只有初中程度文化水平的农民竟然破解了重楼苏醒的密码。邝乾军发现,在0℃至-2℃的温度环境下,通过香蕉代替乙烯溶液催熟,能够让重楼种子在6个月内发芽,并确保发芽率在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直接的结果是吸引了省林科院、市农科所等专家前来调研。专家们纷纷称赞这个年轻人,认为这对于人工打破种子休眠期对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省市的专家,乡里的山民,都因此期待他——更上一“重楼”。
采写过程中,邝乾军还陪我们穿越九龙山森林公园。一路上,他走得特别慢,时不时地就会发现一株珍奇的草药。这样的时候,他就会叫起来:“快看,这里有金线莲”。原来,这些我们从未注意过的草木,都是充满魅力的传奇。
据说,最近邝乾军又在看一本叫《植物和音乐》的书了,每天还把一台存储了古典音乐的小音箱搁进中草药的大棚里。不知道这位已经是丽水市中草药协会副会长的农民,还会创造出多少草木传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