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原本视儿科为畏途,儿科古称“哑科”,望闻问切四诊少一诊,如今临床风险这么高,所以儿科一直是不碰的。有我同样想法的同行不在少数,待本博士中年得子后,常常苦于找不到合心的同行帮忙。好在吾之老师,百科皆通,故而中年以后,为了自家宝宝,也开始略涉儿科,但只看我家宝贝类似的病症问题。
小儿胃口不好最常见,不肯好好吃饭真头痛。小儿胃口不好,古称疳积。
治疗小儿胃口不好可从调理脾胃入手,临床上可应用开胃法,并结合节甘进蔬加以调护。所谓节甘进蔬,是指厌食的小儿往往饮食结构失调。多数患儿有长期嗜食甘甜,少进甚至不进蔬菜的习癖。中医认为“甘伤胃,蔬养胃”。甘者,甜食也;蔬者,菜蔬水果也,多甘少蔬容易引起胃气抑闭,功能不振。轻者见有食欲不振,重者则出现食纳减少,甚至拒食的表现。
因此,可选用具有开胃作用的药物,使胃气抑闭的病变因而开通、畅达、振奋,从而恢复胃气的正常功能活动。
临床实践中常用具有开胃作用的中药:1、佛手:是治厌食的必选之品,该药不仅具有开胃理气之功效,而且还有上可进食、中可止痛、下可除胀的作用。与枳壳为伍可治各型厌食;配菖蒲则疗厌食而虚;加龙胆草则除厌食而热;辅以麦芽、山楂,其开胃进食、健运消化之功尤佳。
2、石菖蒲:可用其开胃宽胸之功,与陈皮为伍,功效倍增。
3、石斛:是开胃之剂中清和寓补,补中有清之佳品,而且善调胃阴,胃阳。
4、荷叶:为升清降浊之品。具有开胃之功,与开胃之剂共用。则增强进食作用。
5、益智仁:乃肾经之补剂,但对胃亦有开闭之功效。临床常见有厌食日久之病例,不仅胃气亏损,而且肾亦有亏,所有益智仁亦是治厌食之上品。
6、枳壳:理气之功卓著,但开胃之.力非浅,尤其对厌食兼有腹痛、腹胀腹满者,多有奇功。
7、龙胆草:该品苦寒健胃之功著,其开胃进食的作用亦很明显,如和石斛配伍,则对厌食偏热者效果颇佳。注,此药味极苦,小儿用量1、2克足矣,多用反败胃。
8、陈皮:具有开胃作用,多与开胃剂合用,而增加疗效。
9、白术、苍术:习惯称为二术。为调理脾胃之主要药物。2药同用,可调和胃气,和中辟秽,与开胃剂同用,可增强胃气,对厌食日久,身体瘦弱,脾胃受累者,用之以脾胃两治。
外治秘法《疳积散》:
疳积散由杏仁、桃仁、山桅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葱白7根可每根寸许组成。用法为:将上药研末捣碎,加鸭蛋1枚(弃黄取清),白酒5毫升,调拌,然后用纱布扎成两饼,外敷神阙、命门二穴。4小时后取下。
董氏家传三方:
董延瑶先生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董老与吾师相交甚笃,董氏家传三方治小儿疳积颇验。
甲方:煨三棱、煨莪术、炙干蟾皮、炒青皮、陈皮、广木香、醋炒五谷虫、胡黄连、佛手、焦山楂、炒莱菔子。此为疳积已成。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者,宜本方以消为主治之。
乙方:米炒党参、土炒白术、茯苓、清炙甘草、陈皮、炒青皮、醋炒五谷虫、神曲、三棱、莪术,此为疳症已久,体质较虚,或服消疳药后其疳渐化,则宜本方以半补半消主治之。
丙方:米妙党参、土炒白术、茯苓、清炙甘草、陈皮、淮山药、炒扁豆、醋炒五谷虫、神曲。此在疳疾渐趋痊愈之时,宜以调补为,以少量消导之品以去余积。
我们中医科在这里!
上海交通大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l/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