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莪术 > 莪术营养 > 正文 > 正文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4 17:18:27

桂枝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

桂枝图片

桂枝植物肉桂图片

桂枝中药图片

桂枝的枝条图片

桂枝简介

药材名:桂枝

拼音:GuìZhī

别名:玉桂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化学成分:桂枝含挥发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64.75%,还有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beta;-荜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桂枝的功效

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的作用

1、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l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着,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用法

内服:3~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桂枝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2、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3、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4、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5、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6、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y/10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莪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