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莪术 > 莪术营养 > 正文 > 正文

可以帮助缓解中风后遗症的方子逍遥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5 11:32:36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其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据统计,全国每年中风发病病例达多万,死亡达多万,而存活者75%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手足肿胀等,称为中风后遗症。

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而风动,血随气逆,上蒙清窍,从而出现是证。

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为?主。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之?症俱在,乃瘀血、湿痰阻络而?成,故治宜标本?兼顾。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一、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当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治,可选用补阳还伍汤加减,药取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菖蒲、三七、水蛭、党参、伸筋草、桑枝,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足浴。

2.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当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山栀、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寄生、夜交藤、竹茹,竹叶,石决明(先煎)。

二、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当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可选用解语丹加减,药取天麻、胆南星、天竺黄、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大贝、前胡、竹茹、水蛭、地龙,全虫。

2.肾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或音喑失语,肢体麻木或不遂,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当以滋阴补肾,利窍开音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生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首乌、知母、黄精。

三、口眼歪斜:

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或见肢体麻木,不遂,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当以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为治,可选用牵正散加减,药取僵蚕、地龙、天麻、钩藤、荆芥、红花、水蛭、桔梗、桃仁、丹参,石决明(先煎),全虫。

对中风后遗症,还可配合下列药浴方:

1.中风后手足肿胀:

取透骨草、穿山甲(代),急性子、片姜黄、荆三棱、莪术、汉防已、威灵仙、红花,水煎取汁,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分钟,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2.中风后手足痉挛:

取中药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共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清水,煮沸后取出,放入浴盆中,浸洗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入自主伸屈活动,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煎汤熏洗全身或频洗患肢。可活血通络,理筋透骨。

3.中风后手足不遂:

蓖麻仁,桃枝、柳枝、桑枝、槐枝、椿枝、茄根,水煎取汁,熏洗患处,可活血通络。

4.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疼痛:

党参、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牛膝、伸筋草、透骨草、马前子,威灵仙。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一位进修医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治疗中风后遗症,书中多说用补阳还五汤方,可经常会碰到临床疗效不好的情况,该怎么办?我说:“告诉你一个秘诀,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你会发现疗效可以明显提高。”

“逍遥散方?逍遥散方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是的,这是一诀,古书中叫‘秘诀’‘密旨’。”明代医家陶华会说:“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细究用逍遥散作为开手第一方,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逍遥散方治郁,方证相合,疗效颇佳。

治疗中风后遗症,很多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在临床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会显著提高。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会不高兴。我们很少会见到整天乐呵呵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何况,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长期气郁不舒或剧烈情绪波动,得病后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劳人耗财,忍受治疗痛苦,加之疗效不尽如人意,患者气郁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治法当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后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法,或活血,或补气,或养阴,或填精等等。当然,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郁证也随时都有可能再现,及时、有效地治疗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确为临证经验之谈。

治郁方药甚多,首推逍遥散方。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以使用逍遥散方机会最多。费伯雄在《医方考》中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

临证根据虚实寒热可进行适当加减。如阴虚加熟地,气虚加黄芪,郁热加栀子、牡丹皮,痰湿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姜黄通络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络走下。久病顽瘀阻络可加土鳖虫、地龙等活血通络。当然,加减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黄白偏腻,笔者也常舍逍遥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减治疗。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一则医案启发。李老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

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当归,白芍,丝瓜络,桑枝,香附,郁金。7剂诸证大减,继服1月而愈。

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症、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

如治疗一男性患者,68岁,右侧肢体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变日久,与医生言谈间似很超脱,无丝毫郁闷之状,脉象偏沉偏细,并无明显弦象。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与人聊天交流。笔者仍从治郁入手,以逍遥散方加减。

处方:柴胡,当归,生白芍,茯苓,生白术,薄荷,土鳖虫,地龙,炙甘草。7剂见效,接服7剂后改用补阳还五汤方加味,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y/13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莪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