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湿气不除,越补越毒”。
当湿邪还停聚于体内时,盲目进补只会引发湿热,不仅达不到调养作用,还加重了身体负担,湿气不是病,但湿气是万病起源。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之邪可能会下注至盆腔,导致盆腔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盆腔炎。
盆腔炎患者常表现为白带增多、瘙痒、异味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状。
如何除湿热,中医有很多妙招,今天介绍一种草,去湿热很有一套,而且很多人都熟悉!
鱼腥草湖北这边的家家户户都知道鱼腥草,很多人好这口,但也有很多人受不了鱼腥草的味道。但是这个河边湿地遍地丛生的草,药用价值却很高。
性味与归经性微寒,味辛;归肺、胃、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肺脓疡、尿路感染等。
消痈排脓:用于热毒疮疡,内服外用均可。
利尿通淋:利于清膀胱湿热,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
消炎抗病毒:清热、消炎、抗病毒,对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良好疗效。
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
鱼腥草可以直接泡水喝,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的作用。也可以凉拌做菜吃,我家就经常凉拌做一道正餐的菜上桌。
对于盆腔炎的患者,由于体内湿热之邪,可以适量多吃鱼腥草。当然,中医临床也会根据患者体质用鱼腥草进行组方。
讲一个患者案例,供大家了解。
付金,42岁,因半年前人工流产后出现下腹隐痛、坠胀,伴白带增多等症状就诊。
患者曾间断使用抗生素、妇科千金片等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但每因劳累、性生活后即出现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加剧,白带量再次增多。期间睡眠不太好,梦比较多,早上起来,口干口苦。
看诊时,患者苔黄厚腻,很明显体内湿热偏重。
我根据她的情况用了一个方子。具体组成是这样的:
丹参、败酱草、三棱、莪术、鱼腥草、桃仁、香附、红藤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付金回家坚持调理了4个疗程,再来复查,B超检查显示包块缩小。
付金自己也说感觉腹部疼痛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白带正常了。睡眠情况也随之变好,早上起床也不会口干口苦了。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哪呢?
这个方子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环境”来了一次大扫除和调理。
鱼腥草、败酱草,就像是给身体里的“火炉”浇了水,让热毒无处遁形。
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特别是对于由湿热引起的炎症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消炎止痛,能够减轻炎症带来的疼痛和不适。
丹参、桃仁、三棱、莪术,就像是身体里的“疏通工”,它们能够活血化瘀,把堵在血管里的“垃圾”清理干净,让血液流通得更顺畅。
这样一来,盆腔里的淤血和炎症就能得到缓解。
整个方子不是简单地堆砌药材,而是通过药物的相互配伍,达到综合调理身体的效果。
它不仅能够治疗盆腔炎的当前症状,还能帮助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增强抵抗力,防止疾病复发。
总的来说,这个中药方子就像是给身体量身定制的一套“清洁+修复”方案。
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多种途径,全面调理身体,帮助患者摆脱盆腔炎的困扰。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所以在使用这个方子时,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整。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