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药与方剂
第六节活血方药
凡以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叫做活血药或活血方。活血药又称活血化瘀药(其中作用强烈者,又有破血、逐瘀之称),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阻滞所致的多种病证,如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心腹刺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骨折,以及痹症、痈肿疮疡而有血滞作痛之症等。活血化瘀药对于上述病证,能使血行通畅、瘀滞销散,从而获得通经、止痛、散瘀、消肿等疗效;出血而有瘀滞者,亦可用以祛瘀止血。某些活血药尚有活血通脉的功效,故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应用时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的专长,作适当的选择和配伍。由于气与血的关系密切,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理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寒则凝滞,可促进血瘀的形成。故寒凝淤血者,宜配温里药以温通经脉,消除寒证。对于有剧烈疼痛的,可选用活血和行气(或止痛)双重作用的药物。至于痹证、痈肿疮疡,则应与祛风除湿或清热解毒药同用。对于出血而有瘀血者,应当恰当地处理好祛瘀与止血的关系,不可一味使用活血或止血药。
此外,在活血祛瘀的同时,还要注意正气的强弱。凡正气不足的,应酌情配入补益气血的药物以支持体力,保护正气。
本类药物不适用于月经过多或血虚经闭的证候。其中某些药物能催产下胎,对于孕妇应当忌用或慎用。对于作用强烈的活血祛瘀药,一般忌用于孕妇,必要时应谨慎使用。
一、活血药
丹参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片用。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1、用于心血瘀所致的多种病证。单用或配伍应用。治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如《妇人明理论》丹参散,用本品研末,酒送服;亦可与活血化瘀的当归、泽兰、益母草同用。癥瘕痞块(如肝脾肿大),可与郁金、香附等同用。心腹刺痛,与砂仁、檀香配伍,如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肢体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当归等活血止痛药配伍。现代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宫外孕等常与其它活血药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常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
3、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心烦不寐。常与生地、玄参、黄连等同用。又用于失眠、烦躁、心悸怔忡,可与酸枣仁、柏子仁、何首乌等养血安神药配伍。
①本品色红入血,苦寒清热,故多用于血瘀兼热之证。②本品形状似参而功能活血,故为攻中兼补之药。俗传丹参一物功兼四物(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说明本品具有攻补之功。
反藜芦。
3-15克。
含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丹参醇I、丹参醇II、维生素E等。
能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减慢心率。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抑制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抗凝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附:毛冬青为冬青科常绿灌木毛冬青的根。全年采挖,洗净晒干,切片用。性味苦微寒。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疖疮痈肿、气管炎等。单用或适当配伍。用量15-20克。大剂量可用至90克。外用适量。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川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五月下旬采挖,除去须根烘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辛,温。归肝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经闭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等。常与当归、芍药、红花等同用。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常与丹参、红花、降香配伍,如冠心二号(川芎、丹参、降香、红花、赤芍)。若因肝气郁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胁肋疼痛,常与柴胡、香附等配用。
2、用于外感风邪、头痛身痛及风湿痹痛等。风寒的头痛或身痛,常与细辛、白芷等配伍,如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羌活、细辛、防风、甘草)。风热头痛,常与石膏、菊花、僵蚕配伍,如川芎散(川芎、僵蚕、菊花、石膏)。至于风湿痹痛,则常与羌活、独活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风热上冲,头目眩晕,如《保命集》方,以本品同槐角共研末,清茶调服。虚烦不眠亦可应用,常与酸枣仁、茯苓配伍。
川芎辛温而烈,能上升头顶,下达四肢,善行气而走血分,为血中行气之要药。因辛散力强,走而不守,故多与补药配合使用。四物汤中独有川芎一味,就是补中有泻,守中有走,使补血而不致瘀滞之法。
使用本品注意,阴虚火旺的头痛及孕妇不宜应用。
3-9克。
含挥发油、生物碱、内脂类、阿魏酸、川芎嗪等。有抑制试验家兔或正常人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抗血栓形成,并对已形成的凝聚块有解聚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镇静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小剂量能使子宫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麻痹而收缩停止;并能抑制小肠收缩,有解痉止痛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红花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夏季当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用。
辛,微温。归肝、心经。活血化瘀,通经。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及癥瘕等、可单用,如《金匮要略》红蓝花酒,治妇人腹中血气刺痛,即单用本品。复方中用以化瘀、通经,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等配伍。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有疗效。
2、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疮疡、斑疹紫暗等。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川芎等同用,以活血祛瘀、止痛;痈疮、斑疹,常与丹皮、赤芍及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
3-9克。
孕妇忌用。
含红花甙、红花醌甙、红花油等。
煎剂或流浸膏对动物在体子宫与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能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使子宫自动收缩率增强,甚至达到痉挛程度,对已孕子宫更为明显,作用迅速而持久。小剂量对心脏有轻度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血压。
附:番红花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红花(藏红花)的(花)柱头。产于中亚地区和我国西藏。11月开花时采集花朵,摘下柱头,微火烘干用。性味辛甘微寒、有与红花相似的功用,而作用较强。兼有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邪入营或斑疹紫暗。用量1-3克。孕妇忌用。
桃仁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桃的种仁。7-9月摘下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除去果皮,用时捣碎。
辛、苦,平。归肝、肺、大肠经。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1、用于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等。常与红花、川芎、当归同用,如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又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常与酒大黄、穿山甲、红花等药同用,如复元活血汤(桃仁、红花、当归、穿山甲、天花粉、柴胡、大黄、甘草)。亦用于肠痈、肺痈。可与黄芩、金银花、冬瓜仁、薏苡仁配伍。
2、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当归等同用。此外,可治上气喘咳。常与杏仁配伍,如双仁丸(桃仁、杏仁)。
6-9克。
孕妇忌用。
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脂肪油、挥发油、维生素B1等。
有类似杏仁的药理作用。有抗炎作用,对炎症渗出作用较强,对肉芽形成也有影响。
牛膝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根。牛膝产于河南怀庆称怀牛膝,产于四川称川牛膝。冬季采挖,除去根须干燥。切片生用或酒炒、盐水炒用。
辛、苦,平。归肝、肾、膀胱经。活血化痰,利关节,引血下行,补肝肾(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并宜炒用)。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及跌打损伤等。常与川芎、赤芍、桃仁等同用;若血瘀气滞者,并用木香以行气,如牛膝散(牛膝、桃仁、当归、川芎、丹皮、延胡索、白芍、木香、桂心)。跌打损伤,可配红花、川芎、苏木等活血止痛药。
2、用于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风湿所致者,可与五加皮,威灵仙同服;肝肾不足者,常与杜仲、桑寄生、熟地等补肝肾药同用。
3、用于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上部的火热证及吐血、衄血。常与石膏、知母、地黄配伍,共秦益阴降火或止血的功效,如玉女煎(牛膝、石膏、知母、熟地、麦冬)。此外,尚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热淋小便短涩疼痛或尿血。常与当归、黄芩配伍,如牛膝汤(牛膝、当归、黄芩)。
①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多用于劳伤患者四肢疼痛而病痛轻者;川牛膝专治风寒湿痹而痛无终止者。②桔梗、牛膝都为引经药,而桔梗为引药上行,牛膝为引药下行。③牛膝生用则行血祛瘀较好,炒用则补益之力较强。④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6-15克。
怀牛膝含皂甙(水解产生齐墩果酸、葡萄糖醛酸样物质)、脱皮甾酮、牛膝甾醇、天门冬酸、钾盐等。川牛膝含生物碱、脱皮甾酮、怀苋甾酮等。
怀牛膝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和轻微的利尿、镇痛作用。又能兴奋子宫,加强子宫收缩。
益母草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秋间花期采收,晒干切段用。
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化瘀,利尿。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及跌打损伤、血瘀作痛等。可单用加砂糖熬膏服,如验方益母膏。或与当归、赤芍、木香之类配伍,以增加疗效,如益母丸(益母草、当归、赤芍、木香)。又用于血瘀的崩漏和产后恶露不尽。常与当归、川芎、蒲黄配伍,共奏祛淤止血之效。
2、现代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或配伍白茅根、车前草、黄芩等。
此外,现代又用于高血压病。
9-30克。治肾炎,单用可至90克。
孕妇忌用。
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芸香甙、甾醇、有机酸等。
煎剂对家兔在体子宫、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紧张度与收缩率增强、频率加快;益母草叶的作用更加明显,煎剂比酊剂作用强。
此外,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泽兰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和毛叶地瓜儿苗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切碎用。
辛,微温。归肝、膀胱经。活血化瘀,利尿退肿。
1、用于血滞经闭、经痛以及产后腹痛等。作用较为温和,宜与当归、丹参、益母草同用。对于血滞而兼有血虚的经闭,常配伍白芍、当归等养血活血以通经,如泽兰散(泽兰、当归、白芍、甘草)。
2、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及痈肿疼痛。除均宜与活血止痛的赤芍、川芎、乳香之类配伍外,痈肿疼痛还须配伍清热解毒药。
3、用于产后小便淋沥、腹痛、身面浮肿。则与其它利尿退肿药配伍,如《外台秘要》方治产后水肿,同防已等分为末服。
6-9克。
含挥发油、鞣质。
王不留行
为石竹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王不留行(麦兰菜)的成熟种子。6-7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使果壳自然开裂后收集种子。生用或炒用。
辛、甘,平。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下乳。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等。可与当归、川芎、红花配伍。又可用于痈肿疼痛,如《集简方》治疔肿初起,以本品同蟾酥为丸服,共奏活血解毒的功效。用于乳痈肿痛,尤为相宜。
2、用于产后乳脉不通,乳汁不下。与穿山甲同用,有良好的疗效。如属气血衰少以致乳汁不足者,当重用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药,本品用作辅助药。
3-9克。
孕妇慎用。
含王不留行皂甙、糖类、生物碱、香豆精类等。
煎剂对大白鼠的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乙醇浸液的作用尤强。对小白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五灵脂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产于北方地区,多于春秋季在岩穴中掏取,拣净杂质,晒干。酒炒或醋炒用。
咸,温。归心、肝经。活血化瘀,止痛。
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心腹胁肋刺痛、痛经,以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伤痛等。常与蒲黄或延胡索、没药配伍,以增强化瘀止痛的功效。
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常与蒲黄、红花等配伍。
3-9克。
孕妇慎用。
入汤剂须布包煎。
含树脂、维生素A类物质,尿素、尿酸等。
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三棱
为黑三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的块状根茎。冬春两季采挖,洗净去皮晒干,切片。醋炒或麸炒用。
辛、苦,平。归肝、脾经。破血去瘀,行气止痛。
1、用于血瘀经闭、产后血瘀腹痛及癥瘕等。血瘀而兼气滞者尤宜。常与莪术、牛膝等同用,如三棱丸(三棱、莪术、丹皮、川芎、牛膝、延胡索、酒大黄)。现代用于肝脾肿大,多与丹参、郁金、牡蛎等活血祛瘀、软坚散结药同用
2、用于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疼痛。常配莪术、青皮、麦芽以行气消食,如三棱煎(三棱、莪术、青皮、麦芽、半夏)。
3-9克。
孕妇忌服。
含挥发油、淀粉。
莪术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山姜黄)的根茎。秋冬两季采挖、去净泥土,蒸熟,晒干切片。生用或醋炒用。
苦、辛,温。归肝、脾经。破血去瘀,行气止痛。
1、用于血瘀或血瘀气滞的经闭腹痛,产后血瘀作痛及癥瘕等。常与三棱相须为用。亦可与川芎、当归等配伍,如莪术散(莪术、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白芷),现代又用于肝脾肿大和肿瘤。
2、用于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疼痛。如《卫生家宝方》用本品与木香配伍。
①三棱、莪术对气血凝滞而引起之疾病,具有良效。②三棱、莪术为破血行气之品,二者常同用,所异者,三棱活血之力大于莪术,莪术理气之功胜于三棱,故去瘀消积用三棱,行气止痛用莪术,如血瘀气滞者,则二者同用。③对气血虚和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3-9克。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莪术酮,并有莪术醇,莪术烯、桉油精。此外还含姜黄素、树脂、淀粉等。
煎剂对家兔腹腔的自体血液和血块,能促进吸收。
附:温莪术为与莪术(山姜黄)同属的植物温郁金的根茎。采收、加工同莪术。有与莪术相似的性能、应用。对宫颈癌、外阴癌、皮肤癌等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多以本品作成注射剂注射于瘤体,或制成乳剂、软膏外用。用量3-15克。外用适量。
姜黄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秋冬季采挖,洗净水煮或蒸熟,晒干切片用。
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用于血瘀气滞的多种证候。随证配伍应用,血滞的经闭、腹痛,常与莪术、川芎、当归等同用,如姜黄散(姜黄、莪术、当归、川芎、红花、丹皮、延胡索、白芍、桂心);《本草汇言》治血瘀气滞的胁痛,则与红花、柴胡、白芥子、芦荟同用;跌打肿痛,可与当归、赤芍、红花等同用。至于风湿肩臂疼痛,经络不通,常与羌活、白术、当归等配伍,如舒筋汤(姜黄、当归、芍药、羌活、海桐皮、白术、甘草)。
3-9克。
孕妇忌用。
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姜黄酮、姜烯、桉油精等;并含姜黄素、脂肪油、淀粉等。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虽弱,但较持久。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使子宫产生阵发性收缩,能维持5-7小时。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改善肝脏实质的病损。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郁金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的块根。秋冬两季采挖。洗净煮透晒干。切片用。
辛、苦,凉。归心、肝、胆经。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腹或胁肋疼痛及痛经、经闭等。气血郁滞的胸痛,常与木香配伍,如颠倒木金散。气血郁滞的痛经,常与柴胡、当归、丹皮等同用,如宣郁通经汤(郁金、香附、柴胡、当归、白芍、丹皮、栀子、黄芩、白芥子)。现代亦用于冠心病的胸闷痛。
2、用于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以及惊厥、癫狂等。常与石菖蒲同用。惊厥、癫狂属于痰热阻闭心窍者,可与白矾同用,如白金丸(白矾、郁金)。
3、用于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而有瘀滞者。可与生地、丹皮、蒲黄等同用。
4、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郁金分广郁金和川郁金两种,色黑者为广郁金,色黄者为川郁金。广郁金偏于散瘀止痛,川郁金偏于行气止痛(先因气滞而后瘀血者用川郁金)。
3-9克。
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姜黄烯、樟脑等;并含姜黄素、淀粉等。
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的尿胆元。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血竭
为棕榈科高大藤本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树脂。产于广东、台湾等地。麒麟血竭须采摘并收集果实鳞片间分泌出的树脂,布包入热水中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待干。用时均须捣碎。
辛,平。归心、肝经。化瘀止痛,止血,敛疮。
1、用于跌仆损伤或骨折,瘀血凝滞作痛。常与乳香、没药配伍,以增强止痛的功效,如七厘散(血竭、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麝香、冰片)。对于骨折,常与续筋接骨的自然铜配伍,如血竭散(血竭、自然铜、大黄)。
2、用于外伤出血。单用或与蒲黄配伍,研末撒布患处。
3、用于疮口久不愈合。亦常与乳香、没药同用,共奏敛疮生肌的功效,如生肌散(血竭、乳香、没药、儿茶)。
作丸、散剂,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麒麟血竭含红色树脂,其中有血竭红素、血竭素。又含苯甲酸及其酯类等。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钙化时间。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乳香
为橄榄科小乔木乳香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春秋两季采收,用刀切伤干皮,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硬块,即可收集。用时炒去多量挥发油,倒出微冷,切成小块。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生肌。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痛经,以及跌打损伤、痈疽疼痛等。常与没药同用,以增强活血止痛的功效。亦可与其它活血止痛药配伍。此外,配入祛风湿的方剂中,有活血通痹、止痛的功效。
2、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多入散剂或膏药中应用。常与没药配伍,如海浮散(乳香、没药)。
3-9克。外用适量。
含树脂、树胶、挥发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乳香酸、结合乳香酸、乳香树脂烃,树胶为阿拉伯胶素。挥发油主要为蒎烯。
附:没药为橄榄科小乔木没药树的油胶树脂。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也门等地。11月至次年2月采收。用时炒去部分挥发油,稍冷,捣成小块。性味苦平。功用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同用。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乳香,没药皆为行血之药,但乳香辛温入气分,兼能理气,为血中之气药;没药苦平入血分,专于破血散瘀,消肿止痛。
苏木
为豆科灌木或小乔木苏木的心材。四季采伐,除去树皮和边材,锯成段,晒干。用时切片。
辛,平。归肝经。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血竭、自然铜配伍,如八厘散(苏木、马钱子、乳香、没药、血竭、红花、自然铜、麝香、丁香)。亦用于血滞闭经、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等。可与乳香、红花、牛膝等同用。
此外,尚用于外伤出血,可研末撒布患处。
3-9克。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含巴西苏木素、苏木素、挥发油。
能对抗马钱子碱与可卡因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镇痛、催眠及麻醉作用。对小白鼠离体子宫稍有抑制作用。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能使蟾蜍下肢血管收缩。此外,有利尿作用。对狗能引起呕吐和腹泻。浸、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
自然铜
为天然黄铁矿含硫化铁的矿石。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有黑锈者,火煅醋淬,反复二、三次,研末水飞用。
辛,平。归肝经。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用于跌打损伤或骨折,瘀肿疼痛常与其它活血祛瘀、止痛药制成丸、散剂用。如《袖珍方》治创伤骨折,以本品与?虫同研为末服;自然铜散治骨折疼痛,则与乳香、没药、当归、羌活共为末,酒调服。
多入丸、散剂,每次0.3-0.6克。
含二硫化铁、镍、砷、锑等。
?虫
为蜚蠊科昆虫地鳖(土鳖)雌虫的全体。夏季捕捉,入沸水烫死或盐水略煮过,晒干用。
咸、辛,寒。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1、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及癥瘕等。常与水蛭、虻虫、大黄等配伍,如大黄?虫丸(大黄、?虫、水蛭、虻虫、蛴螬、牛膝、赤芍、生地、杏仁、黄芩、甘草)。现代用于子宫外孕,常与穿山甲、桃仁、没药、当归等配用;对于慢性肝炎的肝肿大或早期肝硬变,肝区刺痛者常与姜黄、郁金、三七等配用。
2、用于骨折损伤。常与自然铜、乳香、苏木等同用。
6-9克。作丸、散剂,每次1-1.5克。
孕妇忌用。
水蛭
为水蛭科动物蚂蟥和水蛭的全体。秋季捕捉,晒干。生用或微火炒黄用。
辛、咸,平。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
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癥瘕,蓄血证及跌仆损伤等。常与虻虫、桃仁、莪术、赤芍等配伍。
3-6克。作丸、散剂,每次0.6-1.5克。
含蛋白质及肝素、抗血栓素等。
虻虫
为虻科昆虫复带虻和鹿虻的雌虻成虫。夏秋两季捕捉,掐其头部致死,沸汤泡洗,晒干微炒用。
辛、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
用于血瘀经闭,癥瘕,蓄血证等。常与水蛭、桃仁同用,如地黄通经丸(虻虫、水蛭、桃仁、熟地)和治蓄血证的抵当汤(虻虫、水蛭、桃仁、大黄)。又可用于跌仆损伤,血瘀肿痛。可与赤芍、牡丹皮共研末,酒送服。
1-3克。研末服,每次0.3-0.6克。
孕妇忌用。
二、活血方
化生汤出《傅青主女科》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灸甘草
活血消瘀。
产后恶露不尽,腹内瘀血作痛。
产后多血虚,而本病系血瘀,故方中以大剂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祛瘀;因虚中多挟寒,又以炮姜暖中寒,桃仁破胞宫局部之瘀滞,灸甘草调和诸药。凡因虚中挟实,瘀滞作痛,都可应用。临用时如配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则效果更好。
失笑散出《和剂局方》
蒲黄五灵脂
活血、散瘀、止痛。
瘀血阻滞、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瘀滞腹痛。
方中蒲黄辛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五灵脂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故为行血破血之剂,且不伤脾胃,而治产后腹痛及恶露不行。临诊时,也可配合他药化裁使用。
活络效灵丹出《医学衷中参西录》
丹参乳香没药当归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瘀血所致的肢体疼痛,心腹疼痛,癥瘕。
本方立证为气血郁滞作痛。故方中以丹参和血祛瘀,凉血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扶正驱邪;更以乳香、没药和血理气逐瘀生新而定痛。凡诸疼痛,由气血瘀滞而引起的,均可投以本方。但在应用时还可随证化裁,不可拘泥。
膈下逐瘀汤出《医林改错》
当归川芎赤芍丹皮五灵脂桃仁乌药枳壳延胡索香附甘草
活血,行气,祛瘀。
为治瘀血滞气留连于肠胃间之方。此方在养血之中,佐以行气祛瘀之品,补中兼攻,不致伤正,故适用于病人体弱而有气滞血瘀之证。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活血化瘀;五灵脂、桃仁、红花逐行瘀血;乌药、枳壳、延胡索、香附行气祛瘀;加甘草以缓和诸药。故为从气、血两方面着手治肠胃间气滞血瘀之证。
瓜蒌散出《寿世保元》
瓜蒌酒当归乳香没药生草
化痰祛瘀,消肿止痛。
乳痈肿痛。
本病为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火,致成为痈,故以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治则。方中以瓜蒌消热化痰,解郁散结;当归、没药、乳香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二者配合,痰湿化,郁血活,则肿消痛止,更以生草调诸药,解疮毒,是为治乳痈良方。
临床应用时,如肿痛严重,可加清热解毒,行气散结的地丁草、蒲公英、金银花、木香,其效尤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