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莪术 > 莪术功能 > 正文 > 正文

毕朝忠主任中医师运用止痛如神汤治疗乳蛾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28 11:03:01

乳蛾,在西医中被称为扁桃体炎,其特征在于咽喉两侧的红肿疼痛和吞咽困难。这种疾病发病迅速,可能引发包括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咽旁脓肿和急性淋巴结炎在内的多种局部并发症,甚至可能影响全身各系统。毕朝忠主任中医师,一位拥有40余年临床经验的重庆市名中医,深入探讨了乳蛾的病因和病变机制。他认为,该病主要与邪毒和湿浊有关。因此,他临床运用止痛如神汤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他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数医家认为,乳蛾是由风热侵袭喉间所致,由于风热毒气无法宣通而引发疾病。然而,毕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采用疏风清热或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乳蛾,无论风热证还是里热证,其效果均不理想。他特别指出,重庆地区湿气较重,因此治疗时需特别重视湿气之邪。在气候聚变、起居不慎或冷热失调等情况下,外感邪毒可能自口鼻侵入咽喉,导致疾病发生。同时,湿浊邪气与邪毒结合,蕴热化火,湿热上蒸,阻碍轻清阳气,使孔窍壅塞,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毕师采用止痛如神汤等祛风利湿剂进行治疗,通过祛风行湿、清热活血、升清降浊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临床治疗策略

在临床治疗方面,毕师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他也非常注重预防措施的实施,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其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此外,他还积极推广中医药知识普及工作,以提高公众对乳蛾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水平。()升清降浊是治疗关键:毕师认为,乳蛾的病机核心在于邪毒与湿邪的交织,导致浊阴困体、中焦脾胃受阻,从而使得病情迁延不愈。在治疗上,他强调“举阳则浊阴自降”的理念,特别注重升举清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毕师常选用防风等风药,辅以羌活、独活、葛根等,旨在“升阳以散火”,既助脾升举阳气、截断“阴火”产生的途径,又体现“火郁发之”的治法。同时,这些风药还能“升阳以除湿”,提升下陷之阳、去除滞下之湿,并配合泽泻加强渗湿作用。此外,风药的气温特性使其具有上行趋势,有助于引药上行,发挥治疗作用。

(2)坚守方药耐心治疗:对于迁延不愈的乳蛾,毕师称之为“慢乳蛾”,认为其发病与湿邪雍滞、气血阻滞密切相关。治疗上,他强调祛风行湿清热、活血祛瘀的重要性,需长时间治疗。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毕师遵循以下原则守方:一是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有明显改善;二是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有增减变化,但病因病机未变。他特别提醒,不应轻易更改方药,而应耐心守方待效。

2方药组成

止痛如神汤源自明代医家申斗垣的《外科启玄》,包含当归、黄柏、桃仁、槟榔、皂角子、苍术、秦艽、泽泻、防风和熟大黄等药材。此方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风消肿。对于乳蛾的主要症状咽部疼痛,止痛如神汤通过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和化瘀生新的机制来发挥止痛作用,与治疗咽喉肿痛的功效相得益彰。临床治疗中,毕师常以止痛如神汤为基础进行化裁,其组方包括:苍术5克,黄柏5克,秦艽5克,防风5克,当归尾5克,桃仁5克,泽泻5克以及槟榔6克。方中黄柏以其苦寒之性味,能够清热泻火并祛除湿热,同时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当归尾与桃仁作为活血化瘀的常用药材,配以槟榔的润燥滑肠功效,使得整个方剂能够润燥通便。此外,苍术与泽泻的燥湿祛湿作用相得益彰,前者更兼具祛风发汗之力,后者则具有利水导湿下行之功。秦艽与防风则能祛风除湿、和血解热,使本方能够灵活应对多种湿热邪毒蕴结、气滞血瘀痰凝以及脉络不和导致的疼痛症状。在针对不同原发病时,毕师还会根据需要灵活配伍其他药物,如风热症状明显时加入金银花和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发热时则加入石膏以清解透热。对于扁桃体炎伴颌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他会加入三棱和莪术以软坚散结。通过这些精细的辨证施治,毕师能够灵活运用止痛如神汤化裁方剂,有效治疗各种乳蛾相关病症。徐某,男,6岁,于年8月20日首次就诊。5天前,患儿开始发烧,体温高达39℃,并表示咽痛和轻微咳嗽,无痰。在家中服用退烧药后,发热症状仍持续,医院就诊。此时,体温为7℃,体格检查显示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至Ⅱ度,超过了舌腭弓和咽腭弓的范围。扁桃体上有多处白色脓点,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8x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2%,血红蛋白为28g/L,血小板计数为25x09/L。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给予静脉滴注头孢美唑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然而,患儿仍持续发热,体温在4-8℃之间波动,咽痛症状无显著改善。家长随后寻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患儿仍诉咽痛、咳嗽,夜间症状加重。体格检查显示体温为2℃,咽部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肿大至Ⅱ度,扁桃体上有三个大小不等的白色脓点,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患儿食欲减退,大便两日未解。舌苔白,边尖红,脉浮数。诊断为急乳蛾,辨证为外感风热、热毒壅盛。治疗以祛风除湿、清解热毒为主,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苍术、黄柏、秦艽、防风、归尾、桃仁、泽泻各0克,槟榔5克。同时加入板蓝根、夏枯草、黄芩各5克,生石膏30克。

8月23日复诊时,患儿服用3剂中药后体温已恢复正常,咽痛略有好转,食欲增加。体格检查显示扁桃体充血水肿有所缓解,脓点消失。随后去石膏继续服用3剂中药后,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扁桃体缩小至I度肿大,充血水肿明显改善。再继续服用5剂中药后,患儿所有症状均消失,扁桃体无肿大迹象。随访个月无复发。任某,女,6岁,于年2月日首次就诊。患儿自年前患上急性扁桃体炎后,虽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咽部不适、疼痛及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持续存在,多方求医效果不佳。初诊时,患儿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舌淡红带紫,苔白腻,脉象濡弱。综合诊断为慢乳蛾,证属湿热蕴积、气滞血瘀。治疗上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原则,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包括苍术、黄柏、秦艽、防风等中药,并辅以板蓝根、夏枯草等清热解毒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的症状逐渐缓解。在复诊中,医生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并加强了清热利湿的力度。最终,经过数月的中药治疗,患儿的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个月无复发。

此外,还介绍了另外两例与扁桃体炎相关的病例。一例是齐某,女,42岁,因咽痛、右侧牙痛等症状就诊。诊断为乳蛾兼虚火牙痛,治疗时在止痛如神汤的基础上加入升阳散火的药物。另一例是任某的病例续篇,介绍了其后续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这些病例展示了中医治疗扁桃体炎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gn/13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莪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