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鬼针草,中药材名。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鬼针草图片鬼针草图片
鬼针草图片
鬼针草图片
鬼针草简介药材名:鬼针草
拼音:GuǐZhēnCǎo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性状: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针束状、有四棱的果实,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油27.3%。
性味:味甘、淡、苦,性微寒。
归经:肝、肺、大肠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孕妇忌服。
鬼针草的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鬼针草的作用
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消化系统: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鬼针草的用法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中华本草》
鬼针草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疟疾
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②治痢疾
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
③治黄疸
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肝炎
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毫升,煎至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⑤治急性肾炎
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医药》6(2):19,)
⑥治偏头痛
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eshuf.com/esyy/10299.html